logo logo

科普知识

Popular
当前位置: 首页 协会科普 正文

2022年新冠病毒科普第一期

发布时间:02-17    浏览量:1173  

      国内疫情最新动态
      截至2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420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23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288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6703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900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2例,其中境外输入21例,本土11例(江苏7例,其中苏州市6例、无锡市1例;广东2例,均在深圳市;云南2例,均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8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4例(境外输入5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721例(境外输入63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969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9881例(出院15234例,死亡22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例(出院79例),台湾地区19732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国际疫情最新动态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月14日23时59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至412,262,713例,其中死亡病例达到5,818,207例。美国目前累计报告77,740,23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9,694名患者死亡。
      欧洲疫情方面,英国累计确诊18,433,001例、法国21,855,090例、意大利12,105,675例、德国12,470,113例。
      【日增新冠病例连续5天破5万例 韩国启动自测盒限购】
      韩国疾病管理厅2月14日通报,韩国前一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4619例。这是韩国单日新增病例连续第五天突破5万例。韩国卫生部门预测,鉴于传染性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毒株在韩国快速传播,未来日增确诊病例数将进一步攀升。为稳定市场供应,韩国政府规定,本月13日至3月5日的三周内,禁止线上销售新冠病毒自测试剂盒,消费者须从药店和指定连锁便利店线下购买,且每人每次限购5盒。自14日起至本月底,韩国政府会向药店和指定连锁便利店提供可供3000万人使用的自测盒。
      【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将于3月取消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措施】
      当地时间2月14日,加拿大人口第一大省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从3月1日起,安大略省取消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措施。福特强调,这一决定是基于该省首席医疗官的建议作出的。福特说:“安大略省应对奥密克戎的优秀表现,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实施重新开放计划。”
      【德国将逐步放松新冠防疫措施】
      财联社2月17日电,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16日达成协议,将分三步放松该国新冠防疫措施,但强调不会取消室内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防疫措施。协议商定,即日起,私人聚会如果参加者均为疫苗接种者或新冠康复者,那么聚会将不受人数限制。全国范围内,所有人都能在戴口罩的前提下进入零售商店购物。
      病毒篇
      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纳入全球“需要关注”的第五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奥密克戎”(Ο)命名。此前4种“需关切变异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和德尔塔(Delta)。
      目前,这种首先在南非发现的变异株已蔓延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感染人数大幅上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2022年1月12日在COVID-19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表示,该变异株正在几乎所有国家迅速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新的最流行性毒株。
      我国也从入境人员中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前段时间,在中国香港发现了奥密克戎的感染者,而近期江苏无锡也惊现首个奥密克戎的患者。不出意外的是,该患者又是境外输入。此前他曾乘坐从澳大利亚飞往上海的航班,随后被检测出感染了奥密克戎病毒,现在正处于隔离治疗阶段。
      奥密克戎毒株最初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携有大量基因突变。在已知变种里,奥密克戎是关键的S蛋白上突变数量最多的,仅在其表面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就有大约30处,而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感染人体的。研究认为,一些变异可能会增强病毒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目前来看,它在功能上与德尔塔不同,但在传播途径上相差不远。虽然奥密克戎的传播性较德尔塔更强一些,但其实际危险性比德尔塔弱。
      当地时间1月24日,世卫组织表示,上周全球平均每3秒新增100例新冠肺炎病例,每12秒就有1人死于新冠肺炎。如果认为奥密克戎将是最后一个变异株或者全球抗疫已走到最后阶段,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在当前形势下,全球范围内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变异株。
      对于奥密克戎,公众需要要注意的是?
      第一点,相对成年人,奥密克戎对儿童的影响更大。从国际上看,相比过去的毒株,奥密克戎相对比较容易感染儿童,且引发的重症和住院率也比较高。据1月9日晚22时许消息,天津市津南区新增20例阳性感染者中有15例是中小学生。所以,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如果未接种疫苗,很有可能成为传播者,然后传给家长。由于老人打疫苗的比例也较少,这就容易引发新一轮的问题。所以这两类群体在免疫接种方面要着重加强。
      另外一点是,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但也不必过于恐慌。首先要重视,大家不能产生奥密克戎没什么的想法并疏于防护,防疫疲劳则容易导致疫情反弹。其次别过度恐慌。其实奥密克戎总体来说危险性是比较轻的。除了对儿童的影响较大之外,奥密克戎相比之前的病株没有呈现出其他更令人担忧的特性。相反,它的大部分特性都是有利的:无症轻症、来得快去得快、病毒载量低、致病性弱、毒力弱、病程短等。
      那么它会使现有防疫措施及新冠疫苗失效吗?依据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等,综合研判认为,我国现在使用的主流核酸检测试剂仍然有效,现用疫苗仍有预防和保护作用,现行的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依然有效。
      世卫组织称不应误认奥密克戎“温和”。美国传染病领域顶尖专家、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发出警告:“由于奥密克戎增加的传染性导致病例的绝对数量大幅上升,虽然病例的严重程度可能降低,但仍可能给我们的医疗系统带来压力。”
      据新华社1月7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尽管不少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引发重症风险低于先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株,在已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尤为如此。但就像先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仍在全球多国造成人员死亡。且事实上,相关病例增势如此汹涌,让全球各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因而不宜将这一毒株的归为“温和”一类。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虽然奥密克戎引起的疾病没有德尔塔严重,但它仍然是一种危险的病毒,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来说。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3)减少非必要出行。尽量不前往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如必要前往,要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风险。密切关注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非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疫情的地方居民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
      疫苗篇
      疫苗新疑问
      疫苗接种反应越强,效果越好?
      不良反应与免疫效果无直接关联。
      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可疫苗打进去效果如何,看不见、摸不着,于是“有心人”便在网上散布“疫苗接种反应越强烈,免疫效果就越好”的传言。
      真相:多位专家表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接种疫苗后反应强,并不意味着免疫效果好,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接种新冠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28日发布的我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我国该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邵一鸣也对此进行了辟谣。他表示,接种疫苗的副反应与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没有直接关系。副反应强并不能说明激发出的免疫力强,有没有副反应跟体质有关,比如过敏体质的人副反应会比较强。总体说来,新冠肺炎疫苗副反应的发生率是比较低的,但该疫苗的保护率都在80%以上,这也能说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新冠疫苗有效期仅半年?
      至少半年,具体保护时效还在观察中。今年,新冠疫苗接种在全国深入推进的同时,有传言称,新冠疫苗接种保护期只有半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新冠疫苗的保护期并非仅有半年。各有关部门还在持续收集接种人群抗体水平的数据,密切监测其接种后的保护效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在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要提供6个月的保护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在今年两会上透露,2020年3月,该集团四级企业党政负责人“以身试药”,经过1年的抗体持续跟踪监测,目前其体内抗体水平仍处在较高状态,未出现明显下降。
      当然,新冠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上述“以身试药”的个例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却释放了一个信号:新冠疫苗的保护时长或被部分民众低估了。“半年”仅是产品合格和上市的底线,保护期究竟是多久,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新冠病毒会变异,疫苗打了也无用?
      接种疫苗可建立基础免疫屏障。
      今年年初,全国大规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伊始,不少人对打疫苗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其中“现在的疫苗只是针对当下流行的新冠病毒,病毒变异后疫苗就没用了”的说法被很多人认同。
      真相:邵一鸣表示,新冠疫苗不会白打。新冠疫苗接种后会为接种者建立抵御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
      邵一鸣表示,在新冠病毒变异株面前,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即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能会下降。不过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会为接种者构建针对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即便病毒变异株逃脱疫苗防护屏障的能力变强了,仍可补打新的变异株疫苗作为加强针。如此一来,加强针就可在已有免疫基础上,快速激发出人体应对变异株病毒的免疫保护力。
      新型新冠疫苗更易制造且无需冷藏
      目前可用的大部分新冠疫苗都需要冷藏,且制造工艺复杂,这使它们难以广泛生产和分发,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设计出一种新型疫苗有望改变这一现状,这种疫苗不仅更易生产,且不需要冷藏保存。
      研究人员指出,在实验鼠身上,该疫苗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它可以被成功冻干,然后在不损失功效的情况下恢复原状。试验中,这种疫苗在室温下稳定有效地保存了至少7天。他们的最新技术不仅有助于填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空白,还可用于研制针对其他疾病的疫苗。
      与当前的新冠疫苗不同,新款疫苗完全由蛋白质制成:由来自羊驼的抗体——纳米体以及新冠病毒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的刺突蛋白部分两种成分组成。纳米体是这一疫苗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被设计靶向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这使刺突蛋白片段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将其“展示”给其他免疫细胞,诱发更广泛的免疫反应。在小鼠实验中,该疫苗激发了强大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刺激了大量靶向刺突蛋白片段的中和抗体,还诱发了强大的细胞免疫,刺激辅助性T细胞的生成,并集结了其他免疫防御系统。
      该研究第一作者、诺瓦利娅·派西沙指出:“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整个刺突蛋白或病毒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快速、轻松地修改疫苗以对付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由于这款新疫苗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像辉瑞和莫德纳疫苗那样的信使RNA,因此它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不需要制造mRNA疫苗所需的大量技术和专业知识,生物制药公司在大规模生产基于蛋白的疗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使新疫苗能在许多地点生产并就地使用。”
      研究团队已为新技术申请了专利,希望与生物技术或制药公司合作,对其开展进一步测试,并最终进行临床试验。
      防治篇
      多市开展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演练工作
      近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全球多国和地区发现,我国也发现本土确诊病例,防控任务艰巨。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多座城市都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演练工作。
      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演练工作能够切实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帮助广大居民熟悉掌握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流程,以便急需之时快速、高效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各市的演练工作均采取多种方式,其中包括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等。演练期间,政府部门通过政府公告、广播电台、报纸、各种政府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以及各单位、企业、社区(村)宣传张贴二维码等形式推送登录方式,请广大居民根据提示,登记基本信息,就近选择采集点进行预约,预约后生成预约二维码,并截图保存。本次核酸检测预约登记演练工作也十分人性化。老人和儿童可由家人或社区工作人员代为登记预约,一人一码。预约登记码可代替身份证,作为核酸检测身份识别码。除此之外,为方便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各市也制定了详细的线下预约保障措施。对不具备线上(委托)预约登记条件的在宁人员,可以到居住地或者经停所在地社区(村)现场办理预约登记。“严重行动不便人员则可以通过‘我的南京’APP找到‘核酸检测’进行上门核酸采样预约登记,审核通过后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不过,工作人员提醒,本次演练仅为预约登记,不组织前往实地进行核酸采样。
      寒冬来临,国外疫情高发,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部分城市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的本土病例并出现社区传播。与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和隐匿性更强,对防控提出更大挑战。从目前形势来看,当前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此次演练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一旦疫情来临,快速开展核酸检测、快速发现潜在感染者,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通过核酸检测提前预约登记,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市民熟悉大规模核酸检测流程,还可以为老人、幼儿、残障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做出预先安排。预约成功后,在今后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市民就不需再重复录入个人信息,从而加快采样速度;同时也便于防疫部门动态调整优化全市核酸检测点位,在真正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避免人员扎堆,促进核酸检测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人员呼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此次演练,做好个人防护,切勿松懈大意,共筑免疫屏障。“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做好个人防护比什么都重要。”专家表示,现阶段,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防范,物理防护和接种疫苗依然有效。提醒市民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不能掉以轻心。“防疫三件套”即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即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建议市民减少非必要的出行。“长时间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非十分必要,建议减少或暂停出行安排,减少旅途导致的感染风险。从个人角度来说,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聚集聚会,即使是在疫情高发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专家建议,市民可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来了解当地的疫情变化,来学习了解健康科普知识和预防知识,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护,紧急情况下可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或小区物业寻求帮助。
      新冠口服药来了,能终止疫情吗?
      针对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发这两年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期为疫情防控带来信心的是小分子口服药物。
      2021年11月以来,口服的新冠药物不时从幕后走向台前。先是美国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和辉瑞的帕昔洛韦(Paxlovid)相继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紧随其后,我国原创新冠口服药物VV116也凭借优秀的临床试验数据于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
      相比于大分子药物(如注射用中和抗体药物等),小分子口服药具有抗病毒效果直接、生产成本和用药成本低、储运条件易满足、服用方便等优势,因此被寄予终结疫情的厚望。
      “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主要是轻中症患者,他们占到85%以上,这些人如果能居家就用上小分子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话,不仅可以快速消灭病毒,还可以将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可以缩短隔离的时间,对改变我国现有的疫情防控策略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对于整个疫情的防控更加有利。
      “新冠药物,尤其是可以在病程早期、在家中服用的口服药物,将成为抗击大流行和挽救生命的有力工具。”美国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如是说。
      “一种易于给药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将是我们治疗武器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新冠肺炎响应首席科学官大卫·凯斯勒也反复强调口服药的重要性。
      我国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新冠口服药VV116于2021年12月30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在国内已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预计年内通过临床试验后,有望下半年启动上市申请。
      相关研发单位披露,VV116在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中有不错的表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沈敬山等团队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中发现,口服VV116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并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
      在模型小鼠身上的试验证明,VV116有成为特效药黑马的潜质,服下后能大大降低体内病毒的载量。
      “上海药物所作为主要研发力量研制的VV116,目前看比较有希望成为新冠治疗的有效用药。”钟武表示了对这一国产小分子口服药的信心,他解释,VV116攻击新冠病毒的基本原理与瑞德西韦相似,都是攻击新冠病毒的核心酶,瑞德西韦在美国等地的临床治疗效果表明,这一药物作用原理对新冠病毒是有效的,而且VV116更大的优势是做到了口服。
      除了专门针对新冠病毒努力研制新药外,很多科学家也着力从老药中寻找对抗新冠病毒的“佼佼者”。
      在两年前的疫情初期,我国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平台上迅速筛选了大量原本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老药”:法匹拉韦、磷酸氯喹、可利霉素等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药物脱颖而出。它们中有的在实践中没有展现出抗击新冠病毒的实力,有的仍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有的正在开展新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除了记者前面提到的研发进展,我国还有两个口服新冠药物备受关注——阿兹夫定和普克鲁胺。资料显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正在申请数据揭盲,预计2月份公布临床数据;而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治疗新冠非住院患者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计划调整临床试验方案继续推进。
      新药研发进程在过去以十数年为周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包括药用分子筛选、动物试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审批等在内的链条上的全部环节都被“上紧了发条”,各国投入的研发资源和研发力度前所未有。
      以全球制药产业百年来的经验积累,对战新冠病毒的突袭与善变,终止疫情或许用不了太久。
      
      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
      
        2022年2月17日